您的位置:首页>文化 >

提振消费政策「消费金融发展前景」

各位兄弟们大家好,今天来跟大家讲一下提振消费政策「消费金融发展前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 子卿 出品| 消费金融频道

自从银保监下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后,新市民群体成为金融行业的宠儿。各地方银保监也纷纷响应,制定相应落地政策。

据「消费金融频道」不完全统计,除各市下发的文件外,已有8个省及直辖市的银保监机构公布制定的落地政策。

在政策红利下,已经有部分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闻风而动,为新市民提供专门的信贷服务。不过相较于城市里的蓝领和白领,新市民群体更加复杂,因此在提供产品时必须要进一步分类且开发专门的风控系统用于筛查。

8地新市民政策各有不同

近期,北京市银保监下发《关于做好辖内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为辖区内近800万新市民畅通金融服务通道。并重点围绕创业、就业、住房、医疗等新市民金融服务领域提出相应的监管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点名通知主体时,除银行、保险公司外,消费金融公司也被特别提到。这意味着,在为新市民提供消费信贷服务时,消费金融公司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也意味着,消费金融公司能趁着政策的春风,较为容易的深挖新市民市场。

首贷户一直是金融公司放贷的难点,因为没有信用记录等关键信息无法识别风险,从而被金融金融机构拒之门外。此次通知中明确要求,各商业银行挖掘仓储运输、批发零售、家政服务、文化旅游等行业的首贷户,并且通过推广“随借随还”模式,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

此外,该通知还要求政策性银行、开发银行要稳步加大转贷款投放力度,助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对于遍布在城市各地的个体新市民,该通知主要要求金融机构要将金融服务精准嵌入新市民生活需求场景,围绕新市民住房装修、职业技能培训、子女教育等领域,开发差异化的消费信贷产品,并合理设置申贷条件,给予一定的费率优惠。

相较于北京通过细化不同群体新市民的需求来针对性的给与政策指导,重庆则更加注重大数据的建设。据了解,重庆是全国各省中拥有金融科技机构、消费金融公司和小贷公司最多的直辖市,也在各省中消费信贷规模排名靠前。因此拥有更成熟的行业流程体系。

在近日重庆银保监印发的《金融支持新市民安居乐业实施细则》中,以银政大数据互联互通平台的“金渝网”已作为金融系统与政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总线”,在完善新市民大数据的前提下,畅通小微企业、新市民创业等不同群体的信贷服务通道。

此外,对于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典型的新市民群体,重庆金融机构还会针对性提供服务。

福建银保监根据地方独特性推出特色方案,在《2022年福建银行保险业普惠金融工作要点》中提出“一行一策”“一司一策”特色工作方案,该方案会选取四家法人银行、两家保险公司、一家开发性银行和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开展新市民金融服务试点。

目前注册地在福建的消费金融公司共有两家,分别是兴业消费金融和金美信消费金融,该试点名额会在两家中产生。

此外,内蒙古银保监、山东银保监、广东银保监、河南银保监和山西银保监均推出相应政策,激励辖区内金融公司为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其中包括山东为新市民创业发放新市民创业贷,河南建立专项服务机制等。

据了解,除金融服务外,对于新市民的法律援助也在提上日程,近期南宁开设了全国法院系统首家新市民权益保障中心。各省多项举措持续跟进,服务新市民全流程的框架雏形正在慢慢建立。

3亿下沉市场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目前我国拥有3亿多的新市民群体。该群体因为存在信用等级难识别、收入状况难确定、有效抵押物不足等情况,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信息往往很难通过风控系统筛选。

资料显示,2021年末常住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4.72%,而这个比例在2006年时还只有43.9%,这意味着目前全国已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入住城市。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目前拥有800多万的新市民群体,约占常住人口的四成,重庆也有约500万。

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

新市民群体虽然已经在城市中安定下来,但因为无法拥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在创业、就业、住房、医疗等方面问题颇多。

解决新市民群体在金融市场上碰壁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新市民群体的身份特征。与都市白领、蓝领不同,新市民群体更为复杂。

融360联合创始人、CEO叶大清就曾表示,北京的新市民呈现“两头集中”的特点,一头集中于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一头集中于物流、家政等服务类行业。这两类群体社会分工、家庭收入等各方面差异较大,因此对于金融信贷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其次是信用体系建设,新市民群体大多都是信用白户,再加上工作不稳定、没有抵押物等情况,很难获得金融机构贷款。传统风控系统并不适用于新市民信贷申请的筛选,为了完善新市民的信用系统,必须要依靠大数据进行更加全面的筛选,而这就需要消费金融公司出力。

消费金融公司放贷主要的特征是小额、分散,并且多数机构早已下沉到二、三线城市,因此部分新市民群体本身就是其目标人群之一。

结合目前政策特点,消费金融公司只需要优化风控筛选系统即可。例如马上消费金融正在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风控、智能获客、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等数字科技工具,以0物理网点的线上服务方式,来为新市民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针对新市民市场,持牌金融机构中呈现两种态度,一种是积极试水,例如中原消费金融为首贷户推出的“贷款冷静期”,兴业消费金融推出“立业计划”。另一种则是持观望态度,中尾部机构没有十分成熟的风控系统,对于入局新市民业务较为谨慎。

从各省市落地政策来看,信贷激励主要围绕新市民衣、食、住、行、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展开。例如监管要求加大住房租赁企业信贷支持、加大装修信贷支持等。

纵观消费金融行业的场景分期,长租公寓、教育培训分期、3C电子产品、装修分期等一直是热门场景,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在服务新市民个体生活消费需求有着大量经验积累。在政策加持下,拓宽此类场景无论是对个人还是机构都是双赢的局面。

但也需要注意到的是,此类分期很容易出现合作机构跑路、申请者未享受到服务还需要偿还贷款的情况。相较于市民群体,新市民群体抗风险能力更弱,若无法筛选出优质的合作机构,消费金融公司很容易出现不良率迅速提升、商誉下降的尴尬情况。

版权声明

千千网首页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